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領導,不需要頭銜》讓奇葩怪咖為你賣命!

《領導,不需要頭銜》讓奇葩怪咖為你賣命!

有頭銜、不懂領導,遲早下台。沒頭銜、還不學領導,最快被淘汰。你可以不當主管,但不能不學領導。公司以外,領導能力可能變得更重要,不信看看部落格、噗浪、FACEBOOK、甚至單車隊,現在有多少人正在努力成為群體中的「靈魂人物」,該做什麼,能讓你的人生有所成就?

本週名人讀書會推薦大是文化出版的新書《領導,不需要頭銜》為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畢生最重要著作,也是培養領導能力最完整的一本計畫書。誰說只有主管需要帶人?沒頭銜,你更得學會領導!

作者導讀:這是一個關於轉變的故事

過去二十年,我花了許多時間潛心鑽研領導學,並對許多領導者進行觀察及訪談。研究領導學遠不如研究化學那般精確,一方面是人文學科不像物理那麼有脈絡可循,也比較不受法則的規範;另一方面,固體、液體和氣體是一成不變而且可預知的,但人類則否。在某種程度上,領導學和美學沒兩樣:你很難下定義,但是一看便能辨識出來。

領導者充分展現自我

現在,有各種力量在阻擋你成為領導者。因此,想學習領導這門學科,得先了解這個世界。一個人如果無法掌握不斷變動的環境,就只能被環境左右。

許多成功人士,包括你在本書碰到的領導者,他們的背景、經歷和職業各不相同,但都對生活充滿希望與熱情,並能充分而自在地展現自己。你會發現,如何展現自己是領導力的構成要素,愛默生曾說:「人的一半是他自己,另一半是他的表現。」這也是本書的基本精神——領導者要能充分展現自己。充分展現自我的關鍵,在於充分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而理解的關鍵則是學習,向自身的生活和經歷學習。

也就是說,領導者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該如何發揮優勢,彌補缺點;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為何需要,如何與他人溝通以獲得別人的合作和支持。最後,他們知道如何達成自己的目標。

生活就是你的事業

有人以為要成為領導者,就像成為醫生或詩人那樣困難,但其實領導這門學科比多數人想像的還要好學,因為我們本來就有領導能力。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有一些領導的經驗。而且,成為領導者和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其過程是一樣的。對領導者而言,生活本身就是事業。

法國名畫家布拉克曾說:「藝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無法解釋的。」領導也是如此。但是領導與藝術一樣可以被論證。二十年前我開始研究領導學時,便醉心於觀察許多優秀的領導者,這些領導者和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他們過去經驗的總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都超越了自己過去經驗的總和,因為他們擁有更多自己獨創的經歷,而不只是模仿別人而已。

領導者是後天養成的

本書所講的是領導者典範,而不是領導理論;是在真實世界中、而不是虛擬的情境如何領導。我特別為各位挑選了一些功成名就、才華洋溢的領導者。他們當中,有一位是作家轉行的執行長;有一位是科學家轉行的基金會主持人;有一位律師曾經是內閣成員;有一位年輕人已經展開三次事業生涯。

這些人都在生命中留下與眾不同的經驗,儘管他們的背景、年齡、職業、成就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具有三個基本的共同點:

首先,他們都同意領導者是後天養成,而不是天生的,而且養成教育多半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外力。

其次,他們認為自己不是為了領導而領導,而是為了充分展現自己才當領導者;也就是說,領導者沒興趣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行,但對於展現自己卻興味十足。這個差異非常關鍵,因為這就是現今大多數人被人家從後面驅策,而只有少數人在前頭帶隊的理由。

最後,領導者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不斷地成長並開發自我。蘇格蘭散文作家和歷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說:「理想在你心中,障礙也在你心中。」這樣的障礙可以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問題,透過仔細的檢查而加以解決。

我與書中出現的領導者對話時,並沒有去尋求問題的標準答案,而是去探究領導的真實情況。就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只是一起找出他們在充分展現自我的過程中,到底完成了哪些事情。

先從提出問題開始

柏拉圖認為學習基本上只是恢復或回憶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就像熊和獅子天生就知道生存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而且依照本能去做,我們也是如此。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卻被那些別人認為我們應該知道的事所掩蓋,所以學習只是要記得什麼是重要的。

我們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其實我們都已經知道了,但我們必須回憶起那些知識,而這種恢復記憶的過程,不免要從提出問題開始。

我與領導者的每段對話開始之前,心中已經想好了一些問題:

  • 你認為領導的特質是什麼?
  • 什麼樣的經歷對你的發展最重要?
  • 你生活中的轉捩點是什麼?
  • 你曾經沒扮演好什麼角色?
  • 你如何學習?
  • 一般而言,你曾經特別敬佩過哪些人嗎?
  • 組織中有哪些措施會激勵或壓抑領導者?

有些問題雖然簡單,卻可以激發出相當廣泛、自由發揮的答案,並帶領我去探討那些我最關心的問題:人們如何學習,如何學習領導,怎樣的公司能讓你成為領導者。簡而言之,就是他們如何成為領導者。

只要願意,就能成為領導者

我們總是認為一個人如果具備一定的素質,成功會就會手到擒來,但事實並非如此。具備領導能力,不保證一定會成為私人企業或政府單位的領導者。

事實上,在今天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競爭環境下,那些耀眼突出的人,往往比那些性格溫和的人還難實現自己所下的承諾,因為這個時代,檯面下的紮實功夫,可能不如檯面上耀眼的成就來得令人珍惜。那些善於製造好名聲的人,不見得已經做好擔任領導者的準備。

儘管我說過每個人都有領導能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領導者,尤其是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如此複雜又充滿敵意。許多人都只是環境和時代潮流的產物,缺乏變革和開發潛力的意願。然而我也相信,不管任何人,任何年紀,在任何情況下,祇要願意都可以改變自己。成為領導者是個人自由意志的終極展現,只要有意願就行。

既然轉變是一種過程,那麼本書所講述的,與其說是一系列分段的文章,不如說是一個轉變的故事。這個故事沒有開始、發展或結局。但它有許多一再出現的主題——對學習的需求;忘卻過去所學以便重新學習的需求(或者就像黑人棒球投手派吉說的:「會傷害你的,不是你不知道的,而是那種你以為你知道、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的東西。」);為了理解課題背後的教訓而學會反省的需求;冒險、犯錯的需求;還有精通手邊工作的需求。

我知道本書的主題很多,而且主題不但一再出現,還有部分重疊。例如在第五章,波拉克告訴我們他如何指導芭芭拉.史翠珊飆淚,這個故事除了直覺,也說明了冒險和反省的主題。

你第一次讀完這本書之後,可能會想再瀏覽一遍。至少,我希望你會這麼做。

最後,成為領導者就是成為你自己。這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很難。咱們就從現在開始吧。

資料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455

What We Know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主題:校長的學校文化塑造

What We Know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RESEARCH AND BELIEFS STRESS THE IMPORTANT OF LEADERSHIP

1. 好的領導影響也許難以判斷,但是不好的領導影響卻顯而易見。

2. 領導的功能,即是提供方向(providing direction)與發揮影響力(exercising influence)

3. 領導者不僅是將目標強迫給成員,而是要能創造共享願景。如在學校中校長即要將學校願景放在學生的學習上。

4. 領導是一種功能而非僅僅是一種角色,領導可以由不同成員角色發揮。

5. 在學校中,領導對學生學習具有顯著影響,其次才是課程品質與教師教學。

6. 在一些研究中,也許領導的影響是間接的,但是促進學校願景與目標是有助於學生的學習。且確保教學資源的充足,亦使教師能得到良好教學成效。

資料來源: http://eric.uoregon.edu/pdf/whatweknow103.pdf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教學領導者可能成為催化領導者嗎?

本週主題:校長的教學領導能力

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教學領導者可能成為催化領導者嗎?

HOW DO FACILITATIVE LEADERS MANAGE AND ASSESS THE INSTRUCTIONAL PROGRAM? 如何使催化領導者管理與評估教學計畫?

Traditionally, curriculum leadership has been viewed as a series of technical tasks establishing objectives, monitoring scope and sequence, choosing textbooks,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tests with the principal exercising final responsibility for all decisions.

過去的課程領導被視為制式化的教學工作,從教學目標選定教科書都有一定的規劃時程與業務負責人。

Recent work has documented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make major decisions about content and methods, not only individually in their own classrooms, but collectively on a schoolwide basis. However, this kind of curriculum-making, which requires extensive dialogue, must be grounded in teacher autonomy that is endorsed and supported by school leaders (Michele Monson and Robert Monson 1993).

近來的教育發展中,教師是有能力能進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決策,而不僅限於在教室之中。因此,這必須透過與學校領導者不斷的對話,所以學校領導者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The same applies to assessment. Many schools have been exploring alternative forms of evaluation (such as authentic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exhibits) that require professional judgment. Teachers wh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formulating assess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understand them and to take a more thoughtful approach to their own instructional methods. But this happens only when teachers are provided the time and support to work through the issues together (Kate Jamentz 1994).

這樣的支持也適用在評鑑的計畫上,學校領導人要使教師能積極的參與評鑑的工作,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教學,但卻要有教學之外的時間與學校領導人的支持才能達成。

Clearly, the evolution of facilitative approaches has not eliminated the underlying functions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nor the need for expert, dynamic practitioners. But today's principals are being challenged to carry out those functions in ways that are less direct and more collaborative. The goal is not to do it, but to see that it happens.

因此,催化領導並非是消除教學領導、專家與參與者,催化領導遇到的挑戰是以間接與更為合作的方式才能達到成效。

資料來源: ERIC Digest, Number 98.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6-1/leaders.htm

★催化領導係源自於轉型領導,目的是增進學校成員適應與解決問題,鼓勵成員參與,進而提升學校的成效的一種領導策略。學校領導者應透過催化領導的功能,以加強學校的教學領導,畢竟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建立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校長應重視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團隊,發展其服務與教學的使命感,透過校長以身作則、協助教學事務建構、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校成員共同為學校願景努力。